夜已至,室内烛光跳跃。
文太守刚才对着烛火看了半晌竹简,眼有点涩,揉了一揉,问道:“你来时见到钟功曹了么?”
“没有。”
“等会儿你去找一找他,问问他:丁壮可招募够了么?如果招募够了,快点给荀掾送去。”
文太守答应补给荀贞数百丁壮,给他凑够两千新卒。这数百丁壮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得在县里招募,招募之事由钟繇负责。
王兰应道:“诺。”
文太守点了点头,拿起竹简,再次低头看了起来。
王兰却没有立刻退走,他犹豫了下,说道:“明府,有一件事,下吏不知该否禀报。”
“何事?”
“今日不止有下吏去城头上观望荀掾练兵,费丞、郭图、杜佑、张直也去了。其间,杜佑提起:可惜他家不是阳翟的,要不然倒是可以从族中选些精勇,付与荀掾,壮其声威。下吏趁此机会试探了一下张直的意思。”
“噢?张直怎么说?”
“张直无意出人助荀掾南下。郭图说:郭、黄、淳於等大族也都没有这个意思。只有荀氏的姻亲辛氏有意相助。”
文太守家是南阳大族,对大族的心思很了解。他心道:“不用你说,我也知他们不会出人!”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你下去罢。”
“是。”
在波才围城的时候,钟繇招过一次民夫。这次和那次不同。那次是为了守城,是为了保护家园,这次是为了南下,是为了“解救汝南五县百姓”。老百姓又不是当兵的,如果是为了保护家园,他们愿意上阵与“贼”厮杀,但现在阳翟无事,“南下击贼”?没几个人愿意去。
好在乐进来时随行带来了不少郡北的百姓、勇士,这些人或是家被“贼人”毁掉了,或索性就是有志从军的勇士,见招募令一下,他们很积极,纷纷报名。有了这批人做底子,钟繇在白天把县中各里全跑了一遍,许以重赏,勉强又召到了一些人,两批人合在一处,将将凑够了八百之数。
八百加上那一千二百人,共计两千,完成了文太守交给的任务。钟繇有心多召一些,也算帮一帮荀贞,只是百姓不愿应召,他也无法。
王兰从太守府里出来时,他刚把人招齐,正去府中回报。在府门口,两人碰着,王兰把文太守的命令转述给了他。
钟繇说道:“如此,我就不去拜见明府了。”
他抬头望了望夜色,说道:“天还不是很晚,我去见见贞之。”
他今儿个奔波了一天,挺累的,但因关心荀贞,顾不上休息,拨转马头,径往城外去了。
去到城外营中,荀贞尚未安寝,叫上荀攸、戏志才,四人秉烛夜谈。
谈论的内容不外乎波才、太平道、汝南五县的形势以及朝廷援军何时会到,并及猜测邻郡的局势会是怎样,说到深夜,钟繇方才告辞。
第二天一早,钟繇又出城,把招募来的八百人悉与荀贞。
……
第二天的训练内容是:上午识别金鼓,下午继续队列练习。
钟繇昨天在县中招募丁壮时对百姓实话实说,讲了荀贞将要南下击贼之事。县中的百姓虽大多不愿应召,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由此产生好奇。
百姓们不知道波才麾下有多少“贼兵”,可前些天波才围城时的状况,他们亲眼目睹了,无边无际的“贼兵”把阳翟围了一个水泄不通。市井传言,波才麾下足有百万之众。
他们很好奇:荀贞号为“乳虎”,可那只是一个称号而已,难道他真的有像老虎一样的胆子么?带着一两千人就敢南下?波才麾下“百万之众”,换了常人,逃跑还来不及呢!若非因为城外交通断绝,百姓们不知波才的贼兵在何处,此时的阳翟怕早就成为一座空城了。可荀贞,却好好的城里不待,居然主动“南下击贼”?
这一天,县中各里议论纷纷。
在听说荀贞於城外练兵后,一些百姓登上了城头观望。
城头是军事重地,一般人不能上去,能上去的都是“有些关系的”,比如有亲朋在郡朝为吏,比如自己有点官职,是个官身,饶是如此,亦有一两百人之多。
昨天只有费畅、郭图等寥寥几人,今天一两百人,嘈杂的声响引起了荀贞的注意。
他坐於营外的高台上,转首向城头望去。
钟繇带来的那八百丁壮已开始投入训练,戏志才正在台下远处的场上给他们编列“什伍”。
荀攸在台上,钟繇还没有走,也在台上,两人亦远望之。
钟繇皱眉说道:“城防之处岂能容黔首登临喧嚣?今波才之贼兵才退,倘若再有贼兵来袭,城将危矣!”霍然起身,就要按剑下台。
荀攸拉住他,笑问道:“元常哪里去?”
“我去城上令守卒把百姓驱散!”
“依我看来,不必如此。”
“此话怎讲?”
“正可借此机会,让百姓们看看咱们如何操练新卒!”
钟繇往台下看去:上午的阳光下,微澜的护城河外,广阔的操练场上,一千二百新卒、八百丁壮分成七块。新卒们在以队为单位识别金鼓,丁壮们在被编伍。
丁壮们也就罢了。那一千二百新卒皆披甲持刃,各曲、屯、队前旗帜飘扬,每队之前各置一金、一鼓,各有一个教官。教官们先击金、敲鼓,示范过不同的金鼓声后,再一一详细加以解释。
整个场地上,金鼓声连响不绝。金声清脆,鼓声雄浑。
喜欢三国之最风流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