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急报送到了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的案头上。
纪纲眯着眼,拿着这份急报看过两遍之后,紧接着不徐不慢地将急报放下。
“来人,立即备马,入宫!”
纪纲的选择是对的。
他清楚的明白,事情不会如此简单,原来以他的预料,可能会有读书人闹腾一下,只是不曾想到,事情闹得这样大,一下子聚集了上千人,绝不可能是完全纯属‘自愿’,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在这背后一定有人在掺合,掺合的人是谁?敢这样做的人又是谁?
所以纪纲第一时间,就是入宫。
必须先向皇帝禀告,再做决定。
纪纲飞快入宫,而此时朱棣也听到了风声,立即命他在暖阁觐见。
“陛下,恐怕要出大事。”纪纲说得直截了当,但是他知道,自己绝不是危言耸听。
朱棣冷若寒霜地背过身去,负着手,淡淡道:“你继续说。”
纪纲道:“卑下以为,这件事很是不简单,原本卑下预料能有一百多个读书人倒也罢了,可是而今,却是一下子聚集了这么多,只怕是有人背后挑唆,现如今……如今建文不知所踪,假若只是读书人自发而为,倒也罢了,假若是与建文有关,只怕……只怕……是不祥之兆。”
建文……
这两个字犹如梦魇一般笼罩在了朱棣心头,纵然已经夺了他的江山,已经大获全胜,可是朱棣非常清楚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自己能稳当当的坐在这里,正是因为建文帝‘死’了,可是他若是活着呢?他若是躲在幕后呢?
朝廷以及各省之所以愿意臣服于朱棣,是因为国无长君,可是假若不知什么时候,建文又出现了呢?
朱棣皱眉道:“你的意思是,这可能是有人暗中谋划,是要借方孝孺的头七搅出一点事来,好让天下人和朕离心离德?”
阴谋……
对于阴谋家来说,他们的认知世界里,每一个不起眼的小事都可能牵涉到了密谋,朱棣如此,纪纲更是如此。
纪纲脸色平静,道:“卑下不敢妄言,只是……”他看了朱棣一眼,道:“不无可能。”
朱棣从御椅上站起来,负手在殿中开始不安地走动起来。
突然,朱棣叹了口气,道:“朕就知道,该来的会来,人心还是向着他的。”
这个他,多半就是朱棣的那个侄儿。
朱棣道:“你有何打算?”
纪纲道:“无非是不闻不问抑或弹压,只是……”
朱棣淡淡道:“只是这两种办法都有欠周全吗?弹压就要死人,死了人就会让人更加憎恨朕。不闻不问他们就会上房揭瓦,就要太岁头上动土,难啊,朕知道你的难处,你自己便宜行事吧,万不得已时……”朱棣冷酷的抹了抹脖子,语气冰冷道:“那就杀吧。”
纪纲身躯一震,重重磕头,道:“遵命。”
纪纲一走,朱棣吁了口气,他的目中闪过一丝迷茫,又要杀人了,他最初杀的是蒙古人,此后又开始杀南军,接着是杀方孝孺,杀所谓的奸臣。
朱棣心里清楚,杀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杀人能够帮你夺得天下,但是不能帮你坐天下,可是没有选择,他只有一条道走到黑,正如有人伸了左脸上来,你忍不住打了一个耳光,这时人家又伸出了右脸,你没有不打的道理。
只是……杀得人越多,就会将越多的人推到对立的一面,这些读书人的背后绝不只是一个功名那么简单,他们来自于天下各府各县,都是各地的名流,在他们的背后,矗立着一个又一个世族,犹如蛛网一般的同乡、同窗、世交关系交织在一起,那就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朱棣幽幽叹口气,他早没了刚刚登基时的意气风发,反而显出了几分疲惫,他重新坐在御椅上,精神才好了一些,良久,他慢吞吞道:“三宝……”
一个清瘦的身影从殿中的角落里闪了出来,身体蜷缩一团,拜倒在地,道:“奴婢在。”
朱棣道:“从现在开始,东华门那边,但凡有任何消息,都要及时传报,朕便是睡了,也要叫醒。”
三宝道:“奴婢知道了。”
朱棣道:“那就下去吧。”
三宝道:“陛下前几日说,今日要在宫中廷宴,翰林的几个学士们都已经等候多时了,不知陛下……”
所谓廷宴,乃是明朝盛行的专门针对皇帝所开创、建立的宫廷文史经的传授讲学,这是朱元璋亲自拟定的制度,朱棣既要恢复祖制,又要表现出对读书人的尊重,所以早在几日之前就有过吩咐,今日学士们来这里传授经史。
朱棣的眼眸眯起来:“是吗?朕竟是险些忘记了,请学士们在华盖殿等候吧,朕现在就去。”
………………………………………………
纪纲从宫中出来,得了朱棣的准话之后,他并不觉得轻松,东华门那边也不知情形如何,他并没有直接去北镇府司,因为现在提调北镇府司的人手已是来不及了,而是直接往东城千户所方向去。
千户所这里已是一片肃杀,无数的校尉在聚集,附近的几个百户所都已带了人马来待命,张辅缺德归缺德,傻却是不傻,还知道随时做好应变准备。
纪纲直接翻身下马,劈头便问一个校尉:“将你们千户官叫来,罢了,我自己去,他人在哪里?”
“大人,在司吏房。”
纪纲直接穿过院堂,进入司吏房里,果然看到张辅正和几个百户坐在一起说话
喜欢公子风流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