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人性
我在第四十一章说:经,《疏》说:“南北之道谓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伦,人之辈序即为伦。《逸周书》说:“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故经不择道,伦不寻常,是为道理不分,顺序不明。为了分清道理,明确顺序,在这一章节继续探索人性的问题。
就人性而言,人性是站在理性之上的人事行为,因此,探索人性的客观唯心性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如果说人性起始于兽性,并没有任何错误,然而随着人类进化,人性逐渐脱离兽性演化成一种独立的人格特征,形成独立于动物性之上的人格。
人类在没有进化到社会体制之前,人与qín_shòu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为了生存延续的物种而已。然而随着人类进化,社会文明的出现,人性的本质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出现理性之外的第三方客入思维能力,那么什么是第三方客观思维能力呢?
这正是本节所要探讨的。
我用两天时间读完了休谟的《人性论》,却得到“理性没有主动力,不能制止或产生任何行为或情感”的谬误。又用两天时间读伊本.西那的《论灵魂》,又得到灵魂是“体之为形体,则是与附着主体在一起的东西”的谬论。
不要把西方哲学家的论点一概的加上正确的标签,其实在很多西方哲学家的理论中存在很严重的谬误。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绝对精神”可以看着是唯心论的最高境界,但是“绝对精神”是谬误的,我这样说一定有无数的黑格尓哲学的追随者反对我,其实我也是黑格尓哲学的信仰者,但谬误还是谬误,谬误终究会被真理更正。
为什么说“绝对精神”是谬误,因为人在“绝对精神”的状态下是大脑充血的,脾气系统大量充入气流,人在此时是高度紧张的,精神处于极度亢奋状态,这时的人性无法做出任何一项正确的判断,人的人格缺陷往往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激发出来的,错误决定也是在“绝对精神”下做出的,而理性的主动力,也是在不能制止或产生任何行为或情感的情况下产生的,灵魂与精神作为“体之为形体”的物质性,将“绝对精神”论击得粉碎。
精神在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到绝对精神的进展过程中,主观精神就是我们睡醒后睁开眼看到的,主观精神也叫理性精神,主观精神就是我们平常观察到的。如起床刷牙洗脸的主观精神,主观精神存在于理性教条之中,如你去工作,父母告诫你团结同事,努力工作等,挣到钱老婆伸手拿来,并告诫你,不要藏私房钱等等,再往高大上说就是热爱国家忠于人民等等,都归于理性的教条,也叫主观精神。
而客观精神就是客入于意识(理念)之中的第三方精神感应,属于凌驾于主观精神之上的客入精神。我们知道,当你睁开眼看到物体时,你的初始意识并没有意义。
我们现在就来亲身体验精神主导意志的全部过程,我现在问你,你看到了什么?你可能回答,我看到天亮了。好了,这时你的意识(精神)是直观的,也叫主观意识(精神),接下来你的意识在告诉下一步的行动意志,你是起床还是继续懒床,就是客入的意识来起作用的,而这个客入的意识是带着**来的,也就是说客入的意识是有目的,而非无意识的客入观念,也叫客观精神(意识),客观精神的介入就是指挥意志去向,进而指挥行为取向的意识形态。这就是客观精神来源于**的证据,如果客观精神不带**意图,大脑就不会指挥人的意志去行动。这就是客观精神的意义所在。
接下来我们再来经历一下绝对精神的整个过程,要体验绝对精神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在什么状态下产生,绝对精神在什么状态下才算是绝对精神。
要理解什么是绝对精神,还必须从哲学的起点说起,从唯心论与唯物论说起。我们知道,唯心论将意识形态放在第一性,物质基础放在第二性,唯物论恰恰相反,唯物论将物质基础放在第一性,意识形态放在第二性。也就是说无论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都认同物质基础与意识形态的同时存在,但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却否定了物质基础的存在,那么,绝对精神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出现,就是在物质为空,而精神绝对的状态下,也就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绝对精神的精神状态,但这种状态通常都是非正常状态下才产生的,所以绝对精神是病态的唯心主义哲学理论。
那么,绝对精神在什么状态下才能出现绝对精神的状态呢?冲动、激动、激情、愤怒、拼命、舍生忘死等等的状态下才能出现绝对精神的状态,人只有在精神高度紧张、集中,精神处于极度亢奋状态下,在脾气系统向心脏大量充入气流,大脑极度充血的的情况下,人才能进绝对精神的状态,而这种态势只有武斗、战争、激情等等状态下才能产生。难道全世界推崇的绝对精神就只为了论证冲动状态下拼死的决心意志吗?
因此,“绝对精神”只存在于冲动的类似决死状态。我们不能由于某人在某一学术领域的权威性就屈从于他所有的理论教条,而将自己引入歧途。
伊本.西那的《论灵魂》认为灵魂是物质的,黑格尔认为灵魂的最高境界是“绝对精神”,休谟又认为理性不可以复制道德,而是由外部环境来引
喜欢经伦论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