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寿说道:“两个月前陛下将他起复了,任命为巡察使,他第一次出京,巡查的就是我寰州……”
下面的话,萧慎言却都听不到了,因为他此刻脑中一片空白。
恍惚间,萧慎言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是他还是三十多岁,年轻力壮,虽然科举之路偶有波折,却也顺利的考取了举子,赶赴京城,参加殿试。
然殿试并非就是指在皇宫大殿内,皇帝面前,所参加的科举考试,在此之前,还要参加一次预选考试,通过者成为进士,其中成绩极优者,才能参加真正的殿试。
在预试中,萧慎言发挥出色,虽然成绩并未公布,但萧慎言几乎已经肯定自己一定已经通过,且有很大可能会参加真正的殿试,心中兴奋,就找了一家酒馆饮酒自庆。
然而,在饮酒期间,他却听到了酒馆间所流传的一个故事。
大意就是当时管理户部的正议大夫司空敏(注1)与吏部尚书张谦,因为相互争执,在楚朝皇帝的主持下,定于在三天之后斗诗,司空敏虽说是楚朝首屈一指的书法大家,但在诗词上却不是以诗词而闻名的张谦的对手,然而两人本为政敌,即然斗诗,自然不肯轻易认输,所以整日在书房内研究准备。
然而正好在那一日,河间府旱情突现,公文发到了司空敏那里,本为急件应快速传给皇帝,快速抉择,然司空敏为了与张谦斗诗,却是对此丝毫不顾,甚至对下人说:“旱情乃区区小事,而我所写,却是可流传三百年的诗词。”
当然,这些话是真是假早已不知,但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却是一夜之间传遍京城。
楚朝对文人诗词无比看重,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本是官场常事,然而当时萧慎言得意之余,却是书生意气,竟然当场写了一首诗词对其进行讥讽。
“名扬天下所为何?冷眼旁观饿死骨?诗传天下数百年!只为恶名留人间!”
文人谈政,本也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即使司空敏知道了,估计也不会说什么。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依然是在有心人推波阻拦之下,这首诗随着司空敏的那些话,一夜之间传遍京城。
又是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楚朝皇帝微服私访,却听到满京城的人都在骂着司空敏只为自己斗诗争名,却不顾百姓安危,心中不由大怒,虽然这场斗诗会是他主持的,虽然楚朝最重文名,但也不能让老百姓个个皆骂呀?顿时司空敏在皇帝心中圣眷大跌,
待第二天上朝,因为张谦忙于公事而准备不足,司空敏斗诗获胜,然而在无数御史参奏弹劾下,其大部分职务却被皇帝剥夺,从此淡出了楚朝的政治中心,在一年之后更是因为一点小错被已经升任为参知政事的张谦罢免。
至于萧慎言,却是为此大大的得罪了司空敏。虽然再无官职的司空敏已经无力报复萧慎言,而且即使有什么想法,但在刘谦的监视下也根本不敢下手。但他的门人子弟却依然不少,那一年萧慎言并没有如期望般中举,原因不说即知。三年之后的殿试也一样。
后来萧慎言索性不再应试,走上官途,但无论萧慎言如何努力,却依然只能一县主簿上浪费着光阴。
时至今日,当时的年少轻狂已经消失,萧慎言在多年的压制下,反而明白了许多事理和人情世故,知道那时的自己肯定是被利用了,然而无论是被罢官的司空敏,还是现在已经成为丞相兼太傅得张谦,都不是萧慎言能招惹的,索性辞官回家,一心教导着萧漠。
本来这些年来萧慎言对于司空敏,还是有些担心的,但想到司空敏已然被罢官,其门人子弟也在这些年中被张谦陆续排挤出朝廷,也就放下心来,渐渐忘却。
然而,此刻突然听到司空敏竟已起复,萧慎言如何不惊?
而且,司空敏担任巡察使之后第一站就来到了寰州,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
~~~~~~~~~~~~~~~~~~~~~~~~~~~~~~~~~~~~~~~~~~
注1:本文所描写的楚朝设定为五代十国之后,官场制度、社会风气多有借鉴唐宋。而唐宋时期,官场一大特色就是官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这点在上一章中已有解释,一个官员负责什么事情,凭借的不是本身官职,而是皇帝的命令和宠幸。事实上,这一点在中国官场上一直有所体现。
喜欢逆臣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