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皇帝只好向户部尚书问道:邹爱卿,现在国库有多少现银。
那邹尚书自然如实回答道:回陛下白银有三千两百万两,黄金有一百八十万两,至于粮草如今大梁城中只有五十万石,而其他的粮草都在各地的粮仓中,调集几十万石不成什么问题,不过却需要一段时间,足以支撑二十万大军半年之用。
高纬一听,觉得魏国完全有能力与晋国一战,说道:邹尚书的话你们都听到了,朕觉得我魏国完全有能力与晋国相抗,至于其他三国就按臣尚书所说暂时妥协吧,而且朕有言在先赔钱可以,和亲可以,但绝不割地,先皇将基业传到我的手里,我不能将它丢失,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割地,要不然就开战,好了就这么定了,接下来说一说如何对抗晋国的事吧?你们觉得该派何人带兵抗敌才好?
其实高纬做的决定算是好的,虽然高纬贪图享乐但他不傻,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做了十几年的皇上,到现在还依然安好的坐在皇位上,而且还没有权臣干政之时,这就足以看出他的能耐了,高纬想做一个安稳的皇帝,同时想做一个悠闲享乐的皇帝,他做到了,而且同时他还掌握着大权,因为他不光会玩乐,他还会放权同时也知道平衡之道,所以他的皇帝位子就很舒服,而不用天天批奏折,累得要死要活的。
众人一听皇上的话,知道皇上已经做了决定,那么下面的人自然知道该按皇上的意思办,而不是再和皇上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要是再继续的话,那不是当中给皇上难堪吗?谁会那么傻。
所以众人都在考虑起了人选,左丞相吕森推荐的是韶关的守将王博,这王博是王家的人,同时也是与吕森也是亲戚关系,更何况这王博的能力确实不错,三十多岁就凭自己的能力坐上了韶关的守将,这可是正三品,手底下有这几万人,可以算是封疆大吏了,所以吕森推荐他自然也是应该的,对此人皇上也是知道的,虽然他看中身份背景,但是高纬也是尽可能的从中选一些优秀的人来辅佐自己,要不然自己的皇位也当不好。
高纬一听吕森说起此人,高纬开玩笑道:吕爱卿,莫不是因为王博是你的亲戚?
这吕森可是急忙跪下向皇上解释道:请陛下明鉴,这仗关系着魏国的前途命运,臣怎敢心存私心,那王博是真的有能力之人啊,陛下不是也曾夸赞过他是王家这一辈的优秀的人才吗?
高纬本是开个玩笑,可看到吕森请罪,知道吕森是当真了,只好说道:朕知道你不是出于私心,刚才朕不过是和你开个玩笑,你何必如此当真,快起来吧。那王博朕也是知道的,很有能力,要不然朕也不会将守韶关的重任交给他。
那吕森一听皇上的话,知道是自己多心了,只好站起来退到一旁。接着听到高纬说道:这晋魏一战事关重大,卫严听命。
卫严在。卫严答道
朕命你领军十八万前去韶关抵抗晋军,而王博就任你的副手,你立刻整军三日后出发。
卫严领命。
邹孟平听旨。
臣在。
朕命你尽快筹集粮草将至运往韶关,若有差池,严惩不贷。
臣领命。
至于两位丞相就选出善言辞的三人出使赵韩宋三国,保证我魏国不腹背受敌,而其他的各级官员就各司其职,为战争做好一切准备,都清楚了吗?
臣等领旨。
就这样魏国皇上高纬安排好了一切,也做好了大战的准备,其实高纬的策略完全正确,赵韩宋三国不过是打酱油的,是想看看能不能占着便宜,根本就没想过真的和魏国打一场打仗,先说赵国正在休养生息,囤积粮草继续国力,赵国在占领巴蜀之后努力开垦土地,奖励生产为的就是为以后的大战做准备,不再受粮草的困惑,而韩国虽有楚国撑腰,可如今齐楚开战,楚国霸主地位不复当年,韩国西面有草原诸多部落,还有赵国虎视眈眈,所以韩国只想捡便宜,他可不想虽好一兵一卒,至于宋国百姓富庶,导致他们的斗志一般,更何况宋国与齐楚接壤,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若不是宋国人团结,更在武器上,战马上占有优势,齐楚怕是很难容得下宋国,可是宋国自从富了之后,战力直线上升,所以宋国自保无虞,更何况有齐楚两国相互扯后脚,宋国更是无虞。所以韩国才想来魏国打打秋风,发一笔小财,能发更好,不能发就当演练军队了,反正宋国的军队也该历练了。
而这四国中只有晋国是真想打魏国,其他三国其实都是抱着看热闹的意思来的,所以赵韩宋三国很好打发,真正麻烦的是晋国,当然晋国也不敢和魏国死磕,毕竟有句话说的好叫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晋国君臣自然不会傻到空耗自己的国力,让他国得利,所以这之间就有一把尺子,叫做适可而止,战争自然也要适可而止,不能打过了头,要不然就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了。
高纬作为皇上他也知道其他皇上的一些想法,毕竟大家干的职业是一样的,都是当皇上嘛,所以高纬才会同意右丞相的办法,而且还直接就说出了不割地的底线,高纬知道这其实就是在给其他的皇上一些好处,要不然他们平白无故的撤兵,人们不就以为是他们的皇上有病吗?闲着没事调派大军,什么都不干又回来了,这不是有病是什么。但是高纬给了好处这就换了说法了,人们会说他们的皇上圣明,仗都没打,就好的了不少的好处,虽然这
喜欢王道霸天下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