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亲理国政的第一年,刘彻就大力完善“察举制”,要求各地方官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中央。除了推荐,也允许人才自荐。于是,公孙弘、董仲舒、主父偃、朱买臣等一批名臣,乃至于司马相如、东方朔等著名文人,都在短时间内冒出来了,怪不得《汉书》中会感叹,“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对于没有背景而自己看中的人才,刘彻会毫不犹豫地破格任用,例如那个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没有任何背景,却在一年之中获得了四次升迁!
在大力选拔人才的同时,刘彻更进一步设立内朝,以与世家权贵把持的外朝争锋。设内朝则必须有效忠于自己的亲信班底,说起来,卫氏姐弟就属于刘彻最早期的班底,不是吗?在遇到他之前,他们一无所有,正是因为效忠于他,他们才有机会入宫受宠,才有机会建功立业,才有机会成为皇后、成为大将军。
刘彻六年前立卫子夫为皇后时,可以说是顶着所有世家权贵的压力。他之所以一意孤行,并不是出于爱情,那时的他对她已没有那么浓烈的感情,他此举的目的之一,是要向全天下宣告,无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出身,只要你忠于皇帝本人,皇帝就可以给你一切!
是的,皇帝要的是你对他本人的效忠,而不像那些世家贵族,表面上忠于的是皇帝,而实际上他们早已自成一个集团,忠于的是自己集团的利益。
当年刘彻对自己的班底信心未足时,也曾经想过要拉拢甚至分化权贵集团。卫子夫的大姐嫁给官居太仆的公孙贺,二姐嫁给陈平的后人陈掌,都是出于刘彻的考虑。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做也许能分化拉拢一两家,但不可能瓦解了整个权贵集团。
七年前的龙城之战则是一个转折点,卫青在军事上的巨大成功,让刘彻无比得意,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骑奴出身的亲信,竟然一举扭转了汉匈之战长期以来的劣势局面!让权贵集团都来看看吧,这就是我的人!不要以为只有依靠你们才能打仗!
而今日霍去病交出来的成绩,就更令刘彻喜出望外了,——都看看吧,这可是我亲手培养起来的人!
当然,对于自己的这个班底,刘彻一向也是非常注意控制的,绝不能让它轻易的倒向了权贵集团,——其实只要仔细想想,世家集团与卫霍之间的嫌隙,不就正是他为了这个目的而操作的一个局吗?
意外吗?一点也不意外,仔细回想一下“三子封侯”这件事吧。
卫青凭借军功被封为长平侯,这并没有什么问题,而问题在于,元朔五年,刘彻还要打破常规,一下子把卫青三个年幼的儿子全都封侯!
汉高祖在晚年时,曾与宗亲功臣等人立过一个重要盟誓,世称“白马之盟”。其内容简要概括就是,“非刘姓不得为王,非军功不得封侯。”这也被视作打下天下之后,皇家与功臣分享利益的一个基础约定。从这个约定中也不难看出,当时皇帝与诸侯王、皇帝与功臣集团之间,都是有着很明显的嫌隙的,所以才会有如此约定来彼此限制。
所以“三子封侯”这种做法,不但没有任何先例,而且明显的挑衅了“白马之盟”!三个黄口小儿能有什么军功?他们凭什么封侯!
想想看世家贵族们的感觉吧,这边厢,世家出身的李广老将军须发皆白,一生七十余战还未得封侯;那边厢,陛下罔顾“白马之盟”,三个襁褓中的小儿已经身居列侯,而且一封都是上千户!
凡事有度,酬功也是如此。刘彻乃一代雄主,岂会拿捏不好这个度?这正是他故意为之的,可以说拿捏得恰到好处!古有二桃杀三士,其实任何时代都是如此,只要上面赏罚不均,下面就一定会互相对立。
面对如此不寻常的加恩,卫青当然拼命推辞,可是陛下心意已决,又岂能容他推辞?他终于不得不接受陛下的这番“盛情”,也因此被世家权贵们格外衔恨在心。
——这正是刘彻的用意所在,他用不落痕迹的一个封赏,轻松的就把他最优秀的将领卫青,划到了世家集团的圈外!后世之人只能感叹,这可真是一着妙棋啊!那当然了,用二用三的学问又不是只有张良的师门才懂,自古到今,凡是能做到那么高位置的,又有几个是不会用三的呢?
说起来,霍去病年少时之所以会遭受到那么强烈的排挤,一半原因恰恰来自宠爱他的这位陛下!只不过,那时候的他纵然再聪明,恐怕也是意识不到这些的。他就像这世上的大多数天才一样,尽管可以很早就在自己的领域里表现得十分成熟而卓越,但政治上的成熟毕竟是另外一回事,通常要等到经历真正的人生风浪、甚至低谷之后,才有可能实现。
g_罩杯女星偶像首拍a_v勇夺冠军在线观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ei222(长按三秒复制)
喜欢汉家儿郎——冠军侯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