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我来了

首页 >> 虐心耽美 >> 隋唐我来了(章节目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123yq.win/40528/

第九章:谶纬疑云(2/5)

上一页:(2/5) 目录 下一页:(2/5)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彖》在此有如下解释:

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这个卦应该怎样解释呢?“咸卦”象征着感应,上面的“兌”象征女子,为阴柔;下面的“艮”为男子,为阳刚,阴阳二气,相互感应,相互依存,正如《易传》的《系辞》中写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两面构成了事物存在运行的法则,阴阳交合,才有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生生不息。除了简单的男女之别,“兌”还可表示“说”(悦),“艮”还可表示“止”,因此此处或可用“二者结合象征着两股同元异种的力量交互感应止于正道,最终达到两情相悦的境界”的说法来解释。这个卦象提醒人们,应当虚怀若谷、心量广大、包容万象、敞开心扉、不存成见地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沟通。

因此这些卦象经过古人解读,再由今天现代文明的价值观来做引导进行进一步的阐释,便会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再抛开对卦象本身的解读,《易经》的纬书《易传》(特别是《系辞》一章)也包含着浓厚的科学色彩和思想价值,如果对其进行深究,它体现出的科学思想远远不止笔者如下提到的三点,但因能力、篇幅皆有限,故此拣选最重要亦是最明显的三点列于下:

第一是鼓励人们探求世界的本原,为中国实验科学之发端。比如其中提到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用阴阳两个概念来解释道家所说的“道”,体现着阴阳交合而使万物生息的观念,还提到要“知幽明之故”,就要“仰以观于天文,俯以查于地理”;要“知死生之说”,就要“原始反终”;要“知鬼神之情状”,就要看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一句很常见的话,现在在很多电影电视剧里赞扬(有时也用于嘲讽或增强喜剧效果)一个人知识广博时常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个观念用现在的话讲叫做广泛全面地学习,做通才而不是专才。“原始反终”,即看到事物的本质,所谓“生者寄也,死者归也”,认清了人活着和死去的本质,认清了诸如“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此类的问题,便可“知死生之说”,便可有一种类似佛教的释然与豁达。当然这一点很难做到,《论语》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我们这些活在当下社会的人面临来自工作、学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也常常在问自己这些死生存在的问题,但其实《系辞》所要传达的本质并不是鼓励我们去拘泥于这些问题,相反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想这些事,更没有必要带着用功利观粉饰成的面具来思考自己做的事是否能“原始反终”,只需安安分分地把手头工作做好,就够了。而“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一句则告诉我们鬼神并非不可知,关键在于能否用一种朴素的唯物观去看待它,推而广之,世界上也并没有不可知的东西,关键在于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去观察问题,从中可以看到一种鲜明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以及对知识心存敬畏的态度。

第二是推己及人,学会容纳,用知识去造福社会。《系辞》中提到为圣人所求的“天地之道”,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显诸仁”;二是“藏诸用”;三是“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儒家提倡要“与天地相似”,故能“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能“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能“不忧”,最终达到“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的境界。

朱熹说:“天地之道,知仁而已”,《易传》“十翼”之一的《说卦》也记载:“昔者圣人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所以“与天地相似”不仅表明我们应该遵从这样的科学规律,更强调立天(循阴阳柔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立人(知仁义礼法),“与天地相似”就是一种不违,我们应由立天上升到立人的境界。“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承接上一句而来,知周万物的是什么?是天。道济天下的是什么?是地。天地万物各有其功用,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圣人做到的,无非就是理解了旁行不流(遍行天下而无所留止)的真正含义,所以他们行为中正,无怨无求,遇到挫折从不哭天抢地怨天尤人,而是保持着一种相对中庸的自然状态,故此才能达到“不忧”的境界。

当心态摆正后,《系辞》紧接着给出了具体的做法——安土敦乎仁。这五个字的内涵非常丰富。《汉书》讲:“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安土重迁是伴随着小农经济而存在的衍生品,产生安土重迁观念的原因有很多,生产资料有限,天灾**破坏,土地制度影响等等,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话,那么整个社会便全是小农,圣人也就不复存在了。圣人与小农在对待传统观念和既成法则的态度上是非常不同的两类人,圣人之于小农,就好比鲁迅所呼唤的“狂人”(精神界之战士)之于旧中国“吃人”社会中愚昧的国人。圣人的“安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随遇而安,不为外界所干扰的心态。《论语·季氏》中讲的“既来之则安之”我们人人都会说,但扪心自问,这句话是不是在当前社会已经被扭曲成了一种聊以自慰的

喜欢隋唐我来了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状态提示:第九章:谶纬疑云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上一页:(2/5) 目录 下一页:(2/5)
返回顶部
站内强推 【超激H】被校草日成母狗(喷奶,粗口,HE) 父女淫行末日 娇妻美妾任君尝-第二部 纯肉短篇集【np乱伦bl、bg各种】 南歌北清 善良的美人妻 一本正经倒追男神 和妹妹的那些小事 夜如歌 原神 刻晴的露出日记
经典收藏 (韩娱同人)[FTISLAND/勋基]Secret1969 轮转故事 (死神同人)死神之保持淡定 娱乐爱情 昭思慕想 (灵珠同人)穿越成为古代高富帅 蓝百合 (火凤凰同人)凤求凰 Falling 乱世春秋之师生情
最近更新 瓦戏青 可是直男又做错了什么呢 邪王冷妃,倾城公主太嚣张 完结+番外 感谢你赠我空欢喜 我与继父激情性爱,取代母亲地位最新 越来越奇怪的男主们[快穿] 我们的电影时代 超级博弈系统 锦城花时
隋唐我来了 罗墨轩 - 隋唐我来了 全文阅读 - 隋唐我来了 txt下载 - 隋唐我来了 最新章节" - 好看的虐心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