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完毕后,众官告退,小皇帝单独把陶周风留下,亲切地谈了一会儿话。
陶周风微有惴惴,前几天,王砚又从京兆府手中抢了两件案子,陶周风听说冯府尹已经告御状了。
陶周风亦不赞同王砚这样急进,虽然他觉得案子谁破都一样,都是为天下太平、民生安乐做了贡献嘛,但各司部衙门之间,朝中同僚之间,还当要以和为贵。
他已打好了致歉的腹稿,准备小皇帝问起的时候就背一背,然后说训诫过王砚了。
没想到永宣帝没提王砚,反而提及了一个陶周风预料之外的话题。
小皇帝先和陶周风说:“最近天气渐凉,陶爱卿忙于政务,亦要留意保养身体。”
陶周风赶紧谢恩,并恳请皇上也要爱惜龙体。
小皇帝叹了口气道:“龚爱卿年事已高,这几天又染了风寒,龚爱卿曾与朕提及过请辞之意,朕如何舍得。若无众卿,朕怎能端坐这张龙椅?”
陶周风再谢恩宽慰,心想,龚颂明,礼部,离京兆府还比较远。
小皇帝再问了问陶周风近日的饮食起居,道:“对了,陶爱卿,你那个学生张屏,可与你时常通信?”
陶周风道:“臣新近才接到他的信,他刚到宜平任上,万事要从头学起,不敢辜负圣恩。”
永宣帝笑了两声道:“今科三十名进士,唯独他官职最低,因他是后补上的,朕得让他和别人有些差别,朕怕他有埋怨。”
陶周风马上说:“若无皇上的恩典,他都做不成这个进士,老臣也没有他这个学生。他在信中与老臣说,从宜平一县的日益繁盛,可见皇上的英明。”
陶周风不常做歌功颂德的事,但皇上垂问张屏,是个机会,陶周风再为了自己的这个学生不顾老脸地努力了一下。
永宣帝道:“他能体谅朕,那是最好。他生活上,可有什么难处?若有疑难事,陶爱卿常教导教导他。”
陶周风又谢恩。他想,皇上对张屏还是颇看重的,或许,张屏能够尽快回朝。
陶周风回府之后,给张屏写了一封信,把圣上的关怀详细地说了,他睡了一觉后,想了想,又没有发这封信。
他怕张屏乍一得知这些事,反而会浮躁,年轻人,要沉得下心做事,才能一步步往上走。
再过了几天,兰珏到宫中呈报太后的寿辰事宜,永宣帝御审了寿宴请柬之后,又向兰珏道:“对了兰爱卿,那张屏去了宜平县任上,你可知道他的近况?”
兰珏道:“微臣对他近况不甚了解,只听说他在主持编修地方志。详细的,皇上询问陶大人应能得知。”
永宣帝双眉微微皱起:“张屏在编地方志?”
兰珏含笑道:“微臣也是听陶大人提到。”
永宣帝不说话了,兰珏看出,小皇帝对张屏在做这项差事不甚满意,但到底不满意哪里,实在不好说。
兰珏就又笑了笑道:“臣听闻,沐天郡各县上一编的地方志,都是刘御史在沐天任上时主持编纂,张屏在史料文章上的造诣,比之刘大人,差了一些。”
永宣帝道:“编纂地方志,文字平实便可,张屏足能胜任。只因今科三十名进士,唯有他的官职最低,朕唯恐他心有怨恨。”
兰珏道:“此生能入榜,得官职,已是皇上破格提拔,他的心中应该只有对皇上的感恩。”
待兰珏告退之后,永宣帝独自在龙椅上端坐许久。
他把张屏发放到宜平县,本有深意。
民间最近起了些谣言,有关乎天数、关乎运道的,玄乎其玄。朝廷秘密派人追查,发现这些谣言先是编成歌谣,由小儿传唱。
有些童谣已经唱到了京城附近,譬如沐天郡几个县的街头。
孩子嘴里唱的东西,如果让官府查办,显得朝廷有些沉不住气,永宣帝亦想看看长线之后,到底是根怎样的鱼竿。
最好这些童谣,会在某天的街上,被一个官职微小的地方官员——譬如县丞偶尔发现,此人凭着自己的一点癖好,或许会去查,查着查着,或许就能一点点拽出那鱼竿的端倪。
可是永宣帝等了一两个月,始终没有等到那些最好和或许。
原来张屏在编地方志,可能这一两个月都。
而童谣已经要唱到京城根了。
沐天郡的地方志,重新编纂尚未出十年,张屏这样的人,竟然放他去编地方志?宜平县的知县,叫什么名字?
永宣帝站起身:“让邓绪速进宫来见朕。”
京城里,皇宫中发生的这些事情,张屏自然毫不知情。
他如永宣帝所料,一直埋头在编地方志,一两个月只在住中来往,有时候就里。
他翻阅了上一编的地方志,据说是由上一任的沐天郡知府亲自主持编纂,记载详细,文采斐然。
这几年县衙里一直有人专门管着记录县志,但邵知县和他说,那些人才学有限,整出来的东西不堪入目,让张屏重头再整。
张屏就把县中几年来的相关文书先一一理过,替他打下手的陈筹瞧着那堆纸,都有些腿软。
上一编的宜平县志修了六册,张屏预备这一编只修两册。李主簿向邵知县道:“张大人未免太简约了,上一编县志字字珠玑,这一编添了几年,却只有两册,能搁下什么。”
邵知县笑眯眯道:“文字简而精,庞则杂,想来张大人是悟透了这个道理。有何不可?”
李主簿道:“小人看他就是想省事。”
张屏和陈
喜欢海湾街3号 完结+番外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