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等人当即大喜,还以为要在京城住上一阵子,搞不好就会是一辈子,不想天子竟许归藩。当即上表,颂扬天子仁德。反正好话不要钱,说上几万句也不过浪费些口水。
谷王的封地本在宣府,搬家一事,是他主动提出。
以天子的x_i,ng格,继续让他领兵是不可能了,找个好点的地方,做个富贵闲人,倒也不错。
朱棣满足了朱穗的愿望,将他改封到长沙,还赏赐了钱抄,许以封地部分税收充实王府。
谷王提出,可不可以新建一座王府,让一家住得舒服点。
朱棣摇头,表示有那么多历史遗留豪宅,花点钱装修一下就行了,老爹提倡,拒绝奢侈,生活要艰苦朴素。
谷王摸摸鼻子,朴素就朴素,能早点离开南京就成。
晋王没落到多少实惠,只领一叠宝钞回家,面额十万,真实价值几何,需要再议。这不算什么,反正他不差钱,给多给少都只是个脸面,只要皇帝别朝他动刀子,把封地留给他就成。
相比以上诸位,辽王就惨了点。
据悉,陛下大有留辽王在京中长住之意,世子可以改封,封到哪里,反正不是西南就是沿海,想回辽东?基本不可能。
辽王郁闷了几天,到底还是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事情总是需要对比,别看他惨,有个人比他更惨,那就是宁王朱权。
辽王好歹还有个盼头,宁王?至今为止没有任何消息。
宁王也急,但越急越不能表现出来,反而要向天子表示,他一切听从皇命,皇帝把他安排在哪就是哪,即使留在南京,也行!
宁王世子到底没修炼出老爹的养气功夫,y-in沉的在厢房里跺了两个来回,召来心腹,低声吩咐一番。
“可记住了?”
“卑下领命,定不负世子所托!“
朱盘烒冷冷一笑,看向又开始飘雨的窗外,北边,该起风了。
永乐元年春二月,寇犯辽东。
开平,全宁等卫同时燃起了狼烟。
同时,泰宁,朵颜,福余三卫首领上疏,请天子许大宁一地为三卫草场。
偏在此时,朝中请立太子之声渐起,期间竟有国子监及各地府学生员联名奏请,声势堪称浩大。
朱棣发了一场火气,才勉强将事态压下来。见仍有人不识教训,直接下令,重设锦衣卫北镇抚司,任命杨铎为锦衣卫指挥使,升刘智,萧逊为锦衣卫指挥同知,葛能,李敬为指挥佥事。
纪纲依旧在千户的位置上呆着,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纪千户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点耐心。
不立皇太子,重设锦衣卫北镇抚司,叫嚷最欢的官员直接被下了诏狱,生员也被严斥。
朝中百官当即噤声。
随后,朱棣下令朱高煦和沈瑄立刻带兵北上。
两人出发后,奉命镇守大宁的孟清和自然也不能拖拉,提前了整整半个月出发。随行的护卫由三千增加到了五千,朱高燧竟也领一支骑兵与他同行。
朱棣再次向朝臣们展示出了他的铁血和决断。
谁敢和他掰腕子,最好提前叫上救护车,否则,胳膊掰折,肋骨敲断,顺便再断两条腿,他概不负责。
y-in雨蒙蒙中,孟清和坐在车辂中,靠着车壁,凝神思索。
到了大宁,该先走哪一步?
总觉得,鞑子叩边,朵颜三卫上疏,凑到一起,未免太过巧合。
不过那又如何?
孟清和掀开车帘,任由雨水扑在脸上。
车到山前必有路,事情总有因果,找到了线头,总能理顺。
实在找不出头绪,一刀斩断,也未尝不可。
“兴宁伯?”朱高燧策马走过,“可是坐在车里闷了?那就出来骑马,省得想吹吹风还要掀帘子。”
孟清和:“……”
第113章 下马威
永乐元年二月甲戌,天子下旨,设北平留守行后军都督府,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设镇守,节制朵颜三卫。随即令于北平设行部,国子监,并于同月改北平为顺天府。
南为应天,北即顺天。
天子迁都之意昭然。
朝堂之上,群臣都有些发懵。
锦衣卫和皇太子的事还没解决,天子又要迁都?
南京为古都,良田丰茂,商业繁荣,文气鼎盛,堪称大明最繁华之地。自开国以来,直至燕军兵临城下,几十年未经战祸。即便附近州府时有海寇出没,也多为癣疥之疾,各地卫所官军就能解决。管他来多少,全都赶进海中喂鱼。
相比之下,北平虽为燕王封地,却是实打实的“边塞”。春季大风,夏季炎热,冬季苦寒,作物产量一年一般,商业也比不上南京繁荣。且民风好武,连妇人都能抄板砖拍人,治安状况着实堪忧。加上每年都有鞑子叩边,在大部分人眼中,和蛮荒之地无异。
好端端的南京不呆,却要大费周章的迁都到北平?
天子念旧,怀念出门就能和北元干架的美好时光,总不能拉着大家一起去草原吹风,到大漠吃沙子吧?
是元朝大都又如何?
经过元末战火,早就没了昔日风光。
在交通便利,经济繁华的地方住久了,冷不丁要集体搬迁到贫困山区,任谁都受不了。
忆苦思甜可以,生活质量严重倒退坚决不行。习惯了江山水乡,绝大多数官员都不愿意跟着朱棣去北平吹大风。
反对迁都的奏疏又一次堆满了通政使司,阵势丝毫不弱于反对重开锦衣卫北镇抚司。
通政使司
喜欢清和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