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道:“两位心中怕是尚有疑惑,朕为何传召两位前来。”
徐霞客与吴有性道:“还请陛下明示。”
崇祯道:“朕知道徐霞客你有不少游历的手稿,那些东西对朝廷至关重要,你可以将那些手稿编写成书。”
徐霞客有些惊讶,没想到皇帝居然关心起自己游历的那些手稿了。
老实说,他游历各地纯粹是心中理想,就是不带任何功利的那种。
至于那些手稿,大概除了他自己在意,现在没有多少人在意。
可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当今天子居然也关注了。
“朕不会限制你的人生自由,你随时想出游都可以,朕出钱让你出去,但要加快那些手稿汇编成书,这些书要存放在大明国立北京大学里,他对学生们至关重要,对朕也很重要。”
这就让徐霞客更加感到奇怪了,那些手稿都是各地的地貌、风情人文,皇帝居然如此在意?
他也不好说什么,只是道:“草民遵旨。”
“你现在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了,算是朝廷命官。”
国子监的教授,可是从九品官,虽然很低,但也是吃皇粮的公职人员。
“陛下,这……草民并无功名,怕是……”
徐霞客出身南直隶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祖上都是读书的,不过他的父亲就是个不喜欢做官的人,于是一辈子没有考功名。
他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也无心功名。
父亲倒是开明,不喜欢咱就不考了,反正也没必要非要往官场里钻。
现在皇帝要给官职,他还真有些不太想要。
“朕说过,不会限制你的自由。”
“草民并无功名,怕是要坏了规矩。”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还有吴先生,朕现在需要人来编写教材,给学生们授业。”
“草民……臣不知陛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材?”
“医学,吴先生你给朕编写医学教材,顺道给国立北京大学多引进一些这方面的人才。”
“臣知道了,臣倒是认识一些。”
“全部给朕引荐进来,把他们的医治之术全部著作成书,咱们总得给后人留一些有用的东西吧。”
“陛下圣明,臣领旨。”
崇祯转身往后面走去,几个人紧紧跟着皇帝的脚步。
穿过池塘的长廊,走到后面的雅堂,那里有一个刚修建起来的阁楼,。
这栋阁楼修的风格有唐宋时期的古朴简约风。
崇祯三步便踏入了阁楼的台阶,提起长长的裙摆,踩着金缕鞋,飞快进入里。
里面有各类书籍。
包括徐光启写的各类农业书籍。
万历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徐光启在为他父亲居丧的3年期间。
在他家乡开辟双园、农庄别墅,进行农业试验,总结出许多农作物种植、引种、耕作的经验。
写了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等农业著作。
万历四十一年秋至四十六年闰四月,徐光启又来到天津垦殖,进行第二次农业试验。
天启元年又两次到天津,进行更大规模的农业试验,写出了北耕录、宜垦令和农遗杂疏等著作。
徐大人可是一位标准的实干家,并且将他在实践中的全部记录成了书。
只是他在历史上的著作农政全书到现在还没有完本,实际上到徐光启死,也没有写完,是他的学生陈子龙帮他修订完成的。
崇祯拿起两本种棉花法,递给徐霞客和吴有性,说道:“这是徐大人的著作,朕都看过了,就像这样,将咱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全部写下来,汇编成熟,大明需要这些。”
崇祯说的没错,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的,理论也可以指导再实践,双方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现在大明朝官方收录的都是儒家经典,还有一堆扭曲儒家思想的腐儒书籍。
只学那些东西会培养出一大堆迂腐的家伙,并且还会混进去大一堆的杠精。
徐光启和宋应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陛下这是要搞新学么?
要知道,儒家才是正统,这些终究只是杂学。
崇祯似乎看出了几人的疑惑,也不避讳:“没错,朕就是想从国立北京大学培养不一样的人才,以后农学方面的官全部从农学院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此乃天道正理。”
“朕还要给军队配置大夫,受伤的士兵需要得到医治。”
“这第一步,便是要将这填满。”
“朕不吝啬花钱,或者给官职,你们要给朕推荐天下能人,没有功名也可以。”
“遵旨!”
这里当然不仅仅存放了农学方面的知识,虽然这一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尚未出刊,但是崇祯已经鼓励宋应星在奋笔疾书了。
还有王徵的新制诸器图说、远西奇器图说,当然,这两本书是王徵翻译的。
主要叙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静力学知识,包括地心说,重心及其求解,求水体积、浮体体积,比重,简单机械及其联合使用。
这些书本身在大明不算热门,但是对于穿越者张晨来说,它却是价值非常高的。
张晨自己也写了一些后世最基础的物理学公式和知识,很快就会写完,到时候放到这里来,相信慢慢让他们研究、实验,一定可以得到不一样的东西。
当然,还有中国古代各种典籍,例如兵法类、建筑类的木经,还有炼铁的基础书籍。
喜欢我在大明割韭菜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