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考察采风的孙茹和她的剧组同事们传回的消息,已经在北京郊外的一家网瘾学校里找到了可以出演《爸爸再爱我一次中儿子这一人物的少年演员,剧组也于上周末正式在北京开机了。
另一方面,飞往美国的孔儒也已经进入李氏国际研究所,开始筹备《星际黑帮的特效部分;同时,发哥和布莱特彼得的合约也已经签定。
至此,华星本商业年度的十几部投资已经纷纷启动,易青作为公司老板所负有的责任也告一段落,可以安心的和程龙大哥一起好好筹划如何拍好自己这部华语电影历史上投资最为庞大的灾难片了。
虽然这部片子的投资方是华星,导演是易青,但是由于程家班的加入,其实可以说是两种风格不同的商业团体共同在生产一个产品。
对于如何拍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这一方面,无论是程龙大哥还是易青自己,都有一套独到的经验,这就需要一种学习和磨合??当然,主要的决定权还是在导演的手里。
从东北传回来的消息,罗纲的摄制组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大半,很快就会把影片地下部分所需要的自然景观部分的素材拍回来了。易青和程龙大哥这边则每天抓紧拍摄内景动作部分,闲暇的时候,易青就不断地跟程龙大哥解释自己这部戏的策划构想。
如何拍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这回事,真是一门独特的学问。有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说地是一点也不错。即使是在电影尚不发达的中国国内,这也是个任何人都可以说上两句的话题,但是事实是不是真如一般人眼里所看到的那样呢?
……
华星大会议室。
剧组是目前唯一一个还留在华星大厦的剧组。今年楼下的景棚和技术部门正在拍一些简单的群众演员和替身的戏。易青则在楼上抓紧时间把剧组主创召集起来。确定创作、工作的大方向,统一思想。
程龙大哥坐在易青的旁边。他从来没见过华星地这种工作方式,他一生拍电影,动手动身体远远多过动脑,至于剧本,主题什幺的东西,都是不甚重视,宁可多在特效和动作上下工夫。
所以大哥在早年参加的许多节目访问中常常提到,到好莱坞后很长一段时间拍戏很不习惯,因为不知道那些美国电影人整天在一起开会讨论地那些数据和术语跟电影有些什幺关系??但是不得不承认,似乎就是这些东西通过票房带来了大把的美金。
现在华星也摆出这种拍戏阵仗来。令程龙大哥颇感意外,难道这是一家模仿好莱坞运营模式的公司?
其实并非是易青他们刻意去学习好莱坞的工作方式,只不过艺术无国界、商业盈利模式也是个国际通用的东西。对于拍什幺样地电影,怎幺拍电影能够赚大钱这个问题。中外的内行都是一样的,用地都是那一套理论,所以自然形成了相似的工作方式。
易青在会议一开始,首先用电脑接通了李氏国际的环球卫星信号。李氏国际那边将几个月前受易青委托做出来的市场各项风向指标的数据报告、各类资料源源不断的传送过来。
这些资料在外行人看来只怕是千奇百怪,不知道跟拍电影有何干系。包括有近一两年内。美国中低端消费群体的方方面面,以及美国男女青年近年来的各种好恶、有关时尚的一切边角新闻等等。
拿到易青手上地资料已经经过了初步的分析和处理,再经过华星导演组专门的顾问智囊们的进一步分析。做出报告交给易青和下面各部门的主创作为参考。
可以说,易青之前决定的这部电影准备拍摄哪些内容以及体裁形式乃至剧本故事,也是经过无数次对这些资料的揣摩和研究而敲定的。
那是因为,任何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决定其能否票房大卖的因素也是最高因素就是??时尚性!
电影是一种即时消费的文化商品,拍摄期一结束,当时就准备上映,周期不超过两个月。所以有些电影当时票房惨淡,几年后才被人提起来。那已经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了,至少不能算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
正是由于这种即时性,所以要拍摄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首先就是要研究,在放映期的那个时段,目标市场的那个社会环境里,将会流行些什幺。
这所谓的流行时尚觉不是仅仅是指音乐、服饰、化妆品、体育运动之类表面化的东西,那只是一小部分。这里指的主要是文化心态,人文心理,社会价值的细微变异这些方面的东西。
比如说,和这两部电影,都是香港历史上当年的票房冠军,公认的好电影,当然也是成功的商业电影。
但是,如果这两部电影的内容丝毫不变,而把放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去放映,则放到2000年后去放映??这两部电影的票房恐怕不说仆街惨败,至少也会是成绩平平。
因为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正是整个香港社会在文化上被逼进墙角的时候,也是香港都市人的心理次出现不稳定的时代裂口的时候。在那个年代,旧的香港社会秩序被推翻改造,新地都市心理还没有形成,大家内心都缺乏安全感;旧有的道德体系崩溃。新的道德体系还很模糊,人们迫切的呼唤英雄主义、呼唤道义和安全感。
在这种社会气氛中,小马哥、豪哥这样地人物形象自然就一下子能抓住所有观众的内心,引发强大的社会共鸣感??那种男人和男人之间无论贫富、不
喜欢活色生香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