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世略是潮州豪族,隋朝时就是潮州总管的部将。
当然,除了这几位大总管外,如谈殿等俚帅也有不少。
岭南之地,虽然从秦朝开始入岭南,设郡县,但实际控制不强。秦军入岭南后不久,秦始皇崩,岭南由秦将赵佗趁机割据自立,到汉朝时被攻灭并入中原,但依然不是正式州县,没有税赋。
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岭南之地,原来都是百越各族控制,到了隋唐时,称这些土人为俚人或僚人,他们人数众多,势力复杂。汉人一代又一代的南迁过去,但数量上始终只是少数。
不过借着中原的支撑,倒也在岭南立足了脚根,甚至形成了许多百年数百年的汉人豪族大户。
总的来说,岭南形势十分复杂,数量最多的族群是俚僚土人,而地位最高的却是汉人豪强大户们,再又掺杂着中原朝廷控制的一些地区,于是就形成这么一个岭南现状了。
李世民先前废总管府,又并都督府,结果就是岭南现在又打成了一锅粥,这些豪强各自混战,却又有默契的趁机侵占或驱赶朝廷的势力。
李世民也是没有了办法,才说出要派兵去干他们的话,靠普通手段,真的是行不通了。
整个岭南地区,到现在为止,大唐还没有设立过一个折冲府。
不过朝廷继承了隋朝时在岭南的势力,还是直接统辖着广府、交府和桂府的。
“陛下,岭南的丘和、李袭志等都是中原人,也是前朝时就驻于岭南之官,他们是心向朝廷的,这些人可以信任倚重,可称之为自己人,因为他们根在中原,与其它岭南土酋不一样。”
“冯盎、陈智略、陈龙树、宁长真这些人则是岭南汉人豪酋的代表,这些人其实离不开中原朝廷,所以这些人可以利用。”
冯盎这些人是岭南汉人代表,想维持住地位,控制辖下那数量众多的俚僚部落,肯定得借中原王朝的势,甚至需要中原王朝授封的官职爵位这些,才能去管理那些蛮子们。
这么一分析,那么朝廷真正要先对付的就只剩下那些蛮子们了,这些俚僚大多被汉人豪酋们逼退到了山区里居住,以垌寨为组织,形成大大小小的部落和联盟,他们与汉人豪酋们的关系是分分和和,经常因为土地或者是贡税等开战。
打痛了就臣服,好了伤疤又忘记了痛继续敲响战鼓吹响牛角号来干。
也经常会被汉人豪酋们利用,成为这些豪酋们利益争夺战中的炮灰。
“陛下,派人加封冯盎之官,让冯盎出兵打俚人叛军首领谈殿,先让他们狗咬狗,然后朝廷顺势向广州、桂林、交州调派府兵,设置军府。”
秦琅的想法还是先不要跟所有岭南人为敌,不要把他们都划入叛军,而是分化拉拢,以夷制夷。
让亲唐的冯盎出来跟叛唐的谈殿去打,同时呢,朝廷向岭南自己的直辖区直派兵马,加强实力。
“原岭南九总管府改设的都督府以及后设的诸都督府,只保留广州、交州和桂州三府,交州大都督府改设为安南大都护府,广州都督府升格为广州大都督府。”
其余的都督府全都废除,并对岭南现在的几十个大小一不的州,进行一轮并撤。
趁机把先前叛唐和暗里反唐的那些势力,直接撸去官职爵位,不带他们玩了,让冯盎、陈龙树、宁纯、陈智略他们去打,然后把丘和、李袭志这些前朝的岭南官员们,召回朝中,另派可靠又能打的将领过去接任。
“臣建议可以将岭南道拆分为广东、广西、广南三道,分别以广州、桂州、交州为首府。”
桂林是中原入岭南的桥头堡,这个必须得握在自己人手里,虽然李袭志也是向着朝廷的,毕竟是前朝人,所以还是需要一个更可靠更能打的过去镇守。
交趾则是北部湾一带的核心,丘和也忠心,可已经老了,还是得派个年轻力壮的过去。
广州的重要性更不用说了,是岭南东部的核心,所以要提升为大都督府。
以三个核心,将岭南拆分为三道,既是要加强控制,区划小利于管控,也是岭南之地,这三处本来地理上也是有分隔的,比如两广之间的云开大山,虽不算高,可绵延五百余里,确实是阻止了东西间的交通的。
而广西和交趾在此时连陆路都不通,基本上都是依靠海路航线的,以前宁氏家族就一直掌握着这条航线。
控制桂林桥头堡,然后顺江下广州,再由海路抵交州,把这条线路控制住了,则朝廷也就控制住岭南了。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岭南向来与中原有隔阂,所以更不应当让他们继续为一个整体,必须得拆分它,才有利于中原分而治之,并加强实际统领。
皇帝沉吟不语,细细思量。
皇帝想的是犁庭扫穴般的征讨,武力镇之。
可秦琅说这样做未必有什么好效果,岭南复杂的形势摆在那的,与其想着一役解决,倒不如老实一点的先把自己的基本盘广桂交三府加强,至于其它地方,可以驱虎吞狼。
让亲唐的冯盎这些汉酋先出兵把谈殿这些俚帅们给干趴再说,毕竟这些俚人对中原朝廷可没什么亲近忠诚之心。
等虎狼相争,两败俱伤之时,朝廷再出手也不迟,到时朝廷给冯盎等征召入朝,或是来个对调,又或是取消他们的土兵,他们能反对吗?
敢反对,那时朝廷就搞他。
冯盎等
喜欢贞观俗人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