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瑄被二人扶到卧室躺下。段羽和周闻连续赶了两天的路,此刻也有些疲惫,便各自在旁边找了张椅子,闭目养神。
一边的周闻很快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段羽却闭着眼,睡不着。他的思绪回到了四年前初见钟瑄的时候。
四年前,元丰三十年,他刚刚考上云州的解元。在准备次年春闱的期间,他并没有闭门读书,而是与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组成了“文庭社”。每隔几日便轮流做东,选一个清雅之地吟诗作赋,评论时政。
那一次他记得是周闻做东,地点就在蔚川府最著名的茶舍听雨阁。当时几人一面对着阁外烟雨迷蒙的南沧江品着茗,一面以秋雨为题吟诗取乐。当时他即兴起头道:“尘浥多人路,泥归足燕家。”
一个布衣少年披着微湿的墨发,从淡淡的雨雾中走进茶社,随口接道:“可怜缭乱点,湿尽满宫花。”从此少年钟瑄走进了他们的视野中。
他当时自称古瑄。虽然在文庭社中年纪最轻,在诗词歌赋的造诣却远超过他们。而在时政方面,他也总有着与他年龄不符的极其独道的见解。
很快钟瑄便替代了段羽成为了文庭社中的核心人物,并且在他的带领下,文庭社成为了蔚川府最有名的文人团体。短短几个月内,更是逐步聚集了更多的当地才子,渐渐形成了九人的固定组成。
元丰三十一年段羽入京参加春闱,却落榜而归。这时钟瑄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忙于安慰他,而是提议将他们平时所谈的观点整理成文。这就是最早的“文庭小议”。
这篇文庭小议由钟瑄所撰,所议之题,便是当年的春闱。他以分析当年的科考题目入手,深入剖析了大熙国科举制度之弊端,表达了对苦读多年却投笔无门的落榜才子的遗憾之情。整篇文章文从字顺,理密思沉,文笔清新旷远、流丽隽永,感情上却又汹涌丰沛、直指人心。
此文一出,不仅引得历届落榜之人泪满衣襟,就连那些已经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回想起自己艰难的科举之路,也是心有戚戚焉。
最开始文庭小议只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蔚川府的读书人之中流传,后来有书商窥得商机,为之专门制版,印刷成小册,放入书局售卖。
随着文庭小议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庭社便陆续又出了后面的三议,议题更是涉及士农工商等等各个阶层。至此,不仅是读书人人手一册,就连那些稍稍识些字的商贾、工匠等人也都争相购买传阅。
在这个时候钟瑄又提议,褒贬时弊只能算拾人牙慧、饭后谈资,能提出实际的解决之道才是真本事。因此自文庭五议开始,他们开始针对大熙国的律法,直接给出了改革的建议。
到了元丰三十二年,《文庭八议》由文人之手渐渐从蔚川府传至整个云州,最后传到了京城。
喜欢长兄不要脸(穿越)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