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辉不遗余力的给司马光打气。这老小子在历史上有对敌国割让国土地“前科”,在军事上王静辉就没有记得看过司马光那次站在主战派的一边,即便是王韶提出《平戎三策》这样深具战略意义的方案,他也是无动于衷,当真是出了名的保守派。不过像司马光类似的想法在大宋君臣中是普遍地。后世所说的“窝囊宋”并非没有道理,到底还是宋朝军事成绩实在是惨不忍睹,在这样基础上建立起的信心实在脆弱的很。
虽然在骑兵上大宋有着很大的差距,但这并不妨碍王静辉重新建立大宋的军事信心,因为后世的人都知道骑兵不是火药地对手,只要能够发展出合适的火器,那骑兵的威胁就会大大降低。骑兵退出历史的舞台是历史的必然!
虽然王静辉还无法在这个时代造出火枪、火炮,但历史上连蒙古骑兵都在襄阳城下一次又一次的损兵折将,连皇帝地小命都搭在里面,王静辉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实力远逊于蒙古铁骑的辽国骑兵是不可战胜的,关键还是看人的因素。后世朝鲜战争,共产党手里也没有原子弹、没有喷气式战斗机、没有足够的重武器。还不照样打得头号超级大国在谈判桌上签字?!在这样的对比下,契丹人的骑兵算什么?!
王静辉已经大大地改进火药的配方,还带来了这个时代并没有应用的荆轮机钩用在了大型守城弓弩上,使得原本就非常有威力的宋朝床弩弥补了发射准备时间长,操纵人数多的缺点,还在步兵上结合这个时代的单兵装甲制造技术,复活了大秦战阵。只要死抗到底,他不相信还抗不住辽国的攻势。
除了有宋朝自身地军事实力在身后做后盾,历史上现在的辽国国力正处于急速下滑的阶段,在以后的几十年中除了在几年后的河北大旱中,能够趁大宋上下政局不稳的状况下威胁大宋提出领土要求之外,没有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交锋。不是辽国不想打,而是实力衰退太严重。
发动大规模战争没有基础,也就是小打小闹占些便宜罢了。况且大宋高层在他的建议下几年来大量的向辽国派出“蛀虫”,加上一系列的经济压榨,辽国的根基只有比历史上更差,这也是王静辉手中的筹码。如果辽国不识相悍然来攻,那他拼着大宋经济再次出现财政赤字,也要打击辽国的嚣张气焰,加速它的衰弱。反正大宋海外贸易已经开始展开,就算财政暂时出现了问题,那以大宋的经济基础加上海外贸易的配合,恢复元气的速度一定要远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要快得多。
就当大宋上下为忙活提防西夏人报复的时候,突然传来杨定的奏章,当皇帝赵顼把杨定的奏章交给王静辉阅览的时候,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历史上正是这个家伙把保安给丢了,弄得大宋西北门户打开,让党项人以保安为根据地来袭击周边地区,闹得西北狼烟四起肆无忌惮。
“改之,杨定的这份奏章你怎么看?!”皇帝赵顼坐在他的对面手里拿着茶杯盖慢慢的拂动茶杯里面浮动的茶叶,他现在慢慢的越来越喜欢这个动作了,却不知道这个动作是他潜意识中受到王静辉的影响。
旁边还有司马光与王安石坐陪,像这样闲适宽松的谈话环境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毕竟王安石和司马光是两个火药桶,他们两人坐在一起的时候,若是讨论学问必定是旁征博引,就算说不到一起去也是增加友情,但两个人讨论国事,那便是一场灾难,舌来唇往之间不断的积蓄这爆发的力量,直至最后点燃火药桶,两人多半是拂袖而去。不过有王静辉在是皇帝赵顼手中最后的底牌了。经过几个月的磨合,赵顼也意识到两人之间也唯有王静辉在的时候能够心平气和的讨论国事,因为驸马可以满足双方的任何要求,也可以让双方说不出话来。
不过令皇帝赵顼很难想象的是司马光欣赏王静辉的才情,更欣赏驸马的豁达,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放弃翰林学士地,也并不是每个有钱人肯拿出自己的财富来做这么多的好事;王安石对驸马的感觉是最为复杂的,驸马曾经多次有意无意地将他的变法政策堵在家门口里。不过提出的政策连他自己都无法不动心,每次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驸马的各种策论和奏章,都能够有不同的收获,但驸马那明灭变换不定的态度却令他有中难以着力地感觉。
这份奏章王安石和司马光刚才都已经看过了,这才传到王静辉的手中。他合上奏章双手放在赵顼身前的桌上,笑着说道:“这个杨定可算得上功利中人,宝镜和宝剑已经送到朝廷来了,但还有样东西他自己给留下了!”
司马光还是一如既往的明确反对杨定的这份向西夏挑衅的奏章,不要说他反对,就连王安石也毫不犹豫地投上了反对票——若说种谔诱降嵬名山可以得到绥州,杨定这份奏章可就更加胆大包天了。居然想要全其国!王安石就算是再好战,在现在大宋所处的环境下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王静辉的话让司马光和王安石都生出了一种错觉——驸马好像对杨定的计划非常赞
喜欢宋风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