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建筑公司任职,每天早出晚归,收入不菲,秦恬则一边兼着红十字会的办公室,一边经过推荐在一家医院正式上工,经过半年的考察和努力,好歹成了一个护士长。
生活安定和平静下来,他们真正感到了平民的生活,每天那些国际形势似乎都和他们无关,无论是紧迫还是平缓,都不需要他们的关心,这让奥古斯汀很长时间都无法适应,他开始写回忆录,一本,用完全的奥古斯汀的视角写的回忆录,没有掺杂罗桐的视角。
那些所谓的前往瑞士的计划似乎就这样被遗忘了,并非舍不得现在平淡温馨的生活,而是他们都想等到海因茨的消息,生要见人,死好歹要见尸。
秦恬早已经习惯了等待,等待并不痛苦,平静下来,这就成了一种情感的沉淀,让人想到他在漫长的等待时,能够不由自主的微笑。
时间飞逝,转眼,一九五五年九月十四日。
三岁的哥哥罗海满屋乱滚,一岁的妹妹罗小萌乖乖的趴在地上瞅着电视。
黑白电视中,德国第一任联邦总理阿登纳在飞机前讲话,他刚刚结束了苏联的访问,在那儿促成了西德与苏联的建交,并且使苏联承诺释放在苏联的最后一批人数达一万人的德国战俘。
最后一批了,秦恬呆呆的看着电视,一旁喝着咖啡看报纸的奥古也坐起来,两人对视一眼,含义不言而喻。
早在一九五零年西欧各国已经释放完了全部的战俘,苏联却一直迟迟不放人,偶尔有耶只是零星的几批,把秦恬和奥古等得一点火气都没了,而现在,如果说是最后一批俘虏,那么,这就是最后的希望了。
他们手心都渐渐的渗出汗水,对奥古来说,这场等待只有五年,可对秦恬来说,却已经十年了。
他们早就忘了等待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是什么支持他们等待下去,反正这已经成了习惯,和生活。
可就在现在,他们忽然发现,这样的生活,即将结束了。
一个月后,火车开进了站台,最后一批回到柏林的战俘,到站了。
不仅是抱着希望的亲人们,好奇的人,热心的人,媒体记者,熙熙攘攘的,挤满了站台。
列车缓缓停下。
车门开了。
一个一个战俘走了下来,他们穿着普通的棉袍,环视着人群,慢慢的走向寻人的木板,或是直接走向木板口。
他们是笑着的,却让更多的人感到悲伤,场面寂静,照相机向个不停,所有人翘首以盼。
奥古护着秦恬走向人群最前面,近到能看清每一个人的脸。
两人的手紧紧的握着,心脏扑通扑通跳。
终于,在又一个人下来时,奥古忽然僵硬了一下,秦恬看过去,那人已经背对了他们,秦恬看看奥古,奥古有些迟疑的点点头,又疑惑的看向那人的背影,那人径直走向寻人板,一眼都没向四周看。
“海因茨?”秦恬低声叫道。
声音太轻,那人似乎没听到,也有可能不是。
奥古握紧了秦恬的手,低声道:“我跟过去看看。”
“别那么麻烦,喊吧。”秦恬提高声音,叫道,“海因茨!”
雷厉风行的,那人转身了,直直的看向他们。
秦恬倒抽一口凉气。
奥古却已经迎了上去,直接和海因茨抱在一起。
秦恬慢慢的走上前,打量着他。
他的右眼废了,头上斜绕着厚厚一圈纱布遮着眼睛,纱布发黑厚重,把他的下巴衬得更加尖细惨白,他瘦削的程度远超当年的奥古,即使厚厚的棉袍也无法让他脱离奥古的遮挡,他完好的眼睛带着复杂的神色,先是看着奥古,然后看向秦恬,看了很久,干裂的唇微翘,点头微笑。
秦恬也回以微笑。
她看差不多了,走上前拍拍奥古,笑道:“别挡着,先回家吧。”
“没错,回家吧。”奥古放开海因茨,三人往出站口走,路过寻人板时,海因茨忽然停下,站在板前细细的看着,然后撕下了有着他照片的寻人启事。
“贴了那么久,它也算功成名就了。”奥古道,他转头问秦恬,“五年?”
“不,十年。”秦恬伸手想拿过寻人启事,但却被海因茨闪过,他细细的折上纸,拉开棉袍,露出了一件眼熟的棉袄,塞进了胸前的暗袋中,他拍拍胸口淡淡的微笑,“留个纪念。”
秦恬讪讪的收回手,看着海因茨和奥古一起往外走,听着身后不断传来重逢的欢呼声和鼓掌声,觉得那些人的重逢才是正常的,可是却又无法否认,现在这样的平淡,却是最好的。
她拿出随身的本子和笔,在一九五五年的空白上划了条线,写上,结束。
后面还有一连串年表,写着柏林墙,冷战,远方的大跃进,文革,还有越战,改革开放,互联网普及,苏联解体,中东问题,甚至是股票牛市……
从这个本子上,她已经看到了未来“多彩”的生活,可能她活不到那么久远,但仅这一切就远比她上一世可能经历的要丰富,而且,她已经用不着再迷茫和害怕了。
她忽然想起自己第一天醒来时,水晶之夜的混乱声中,一句从心底冒出的话。
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忽然终结,我不希望再次醒来时,面对的依然是庸碌的人生。
秦恬,你赢了。
(完)
【番外】
第105章【番外】秘密
花园里阳光正好,坐在躺椅上,左手点心右手书,人生似
喜欢战起1938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