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前襄阳王干的那事儿,人皆鄙之。孔太后问,“当初,你为何会替父坐牢,万一没得时机放出去,岂不是一辈子就在这宗人府过了。”
陈柒宝坦诚道,“当初府中遭事,家里无人来帝都为父亲奔走,我亦知父亲有德亏之处。只是,父亲数子,怎能一子皆不来帝都?我便来了。我知道父亲做了错事,对老太妃不起,只是,不能叫人提起襄阳王府,就是鄙薄之意。我过来,替父亲坐牢。外人提起来,总得说,尽管父亲做错了事,家里孩子还是有孝心的。这样,家中兄弟们再寻生计,也能好些。”
要说孔太后,对陈柒宝是比较满意的,唯一不大满意的就是,担心陈柒宝以后偏颇先襄阳王府之人。只是,倘不是陈柒宝有这番孝心,又如何能入孔太后眼呢。
一个孝子,你既取他这个“孝”字,就不能嫌他这个“孝”字。
孔太后自己看过,对陈柒宝比较满意。
不过,嗣君之事非同小可,孔太后又令自己的父亲孔国公过去见一见陈柒宝。陈柒宝此人,倒也并非无能之人。林家给他铺路铺的小心翼翼啊,明着是一点儿不敢点拨,此人偏生有这份儿悟性,竟把孔国公搞定了。
孔国公看过后,也说好。
孔太后道,“只是一样,要做嗣君,必要认在德皇帝膝下,就是不知他愿不愿意?”
“这能不愿意?”这简直就是陈柒宝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福运。
孔太后道,“我,既是盼他愿意,也盼他不愿意。”
“娘娘这话何讲?”
“陈柒宝这人,我亲自见过了,人品不错。难得的是,襄阳王府早便夺爵,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关系。这是我看中他的地方。”孔太后顿一顿,道,“只是啊,他能为父坐牢,可见是个孝子。他若是一口应下嗣君之事,那他先时的孝,是真孝,还是假孝呢?”
孔国公这时候倒灵光了,叹道,“娘娘啊,不说陈柒宝,就是琅琊王之子,楚王之孙,谁又会说自己不孝呢?这是帝位,凡人在帝位面前动心,这才是凡人,谁还能真成了神仙不成?倘他不愿,那也只能说是个愚人,不配帝位罢了。”
孔太后叹,“父亲的话,也在理。”
孔太后将此事交给孔国公来做,自然是想让陈柒宝承孔家人情。
做嗣君,这样的事,没有不顺利的。
陈柒宝没几天就被孔太后接进宫中,继而,孔太后召来辅政与内阁,同议嗣君之事!
不论内阁如何讨论,朝中如何议论,孔太后做为慈恩宫之人,她对于嗣君之事,具有极大的发方权。孔太后一句,“国朝以孝治天下,就是国朝用人,也是求忠臣于孝子之人。孝,是立世之本。柒宝之孝,便是哀家不说,想来你们也都听说过。”
孔太后就瞅准了陈柒宝,大臣们虽觉着太后娘娘你这神来之笔,闹得咱们一点儿准备没有,先时在琅琊王之子、楚王之孙身上下的筹码可是全没啦!可转念一想,这位新君出身破败的前襄阳王府,人脉根基全无,诸大臣自然另有一番计较!
于是,历时半年之久的嗣君之争,便因陈柒宝的横空出世,提前结束了。
第132章 新帝之四
陈柒宝是不是最好的嗣君人选不好说,但,他一定是现阶段最合适的人选。
前襄阳王府早已破败,势力十不存一。陈柒宝自己在宗人府坐牢坐了五六年,他对朝中形势一无所知。除了同谢家林家的关系有些微妙外,陈柒宝跟帝都城里九成九的人都是无仇无怨,大家完全可以重新开始培养感情。
但其实,就是谢林两家,对于陈柒宝做嗣君,自始至终亦从未表示出明显的反对来。
林家当然不可能反对,陈柒宝之事,就是林家暗中一手推动。至于谢家,当年,襄阳王府倒台,的确是谢家主导,但,此事论及根本,襄阳王府当真是半点不占理。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的,陈柒宝眼瞅大位有望,谁知道他登基后会不会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呢。
只是吧,当年是林谢两家把襄阳王府除的爵,可大家一打听,陈柒宝这些年在宗人府坐牢,一直打发人往里头送东西的,也是林谢两家。
嘿!
这可真是——
反正,陈柒宝就这么入了宫,孔太后先命礼部、内务府准备过继之事,是的,第一件事并不是陈柒宝登基,第一件要务是,将陈柒宝过继于德皇帝与孔太后膝下,先得换爹换娘。陈柒宝其实是替父坐牢得的名声,眼下要换爹换娘,其实,他,他也没咱啥意见。主要是,亲娘已逝,至于亲爹么,陈柒宝虽然替爹坐牢,但对他爹的感情么,他坐牢这几年,就没见过自己爹一面儿,更甭提说家里给捎东西探监啥的,啥都没有。
所以,换个爹能做皇帝,只要不傻的,都不会拒绝。
过继之事十分顺利,待过继之后,方是新君登基的典礼。陈柒宝虽出身襄阳王府,不过,便是他爹还是襄阳王的时候,他也不是很得他爹青眼。后事,王府倒灶,坐这好几年牢。陈柒宝自身资质自然不差,但,他缺失的功课太多,于这些皇家大典,并不是很了解。
好在,陈柒宝是个肯学习的人,他有不懂的,就去请教孔太后。这也是陈柒宝的聪明之处,眼下他进宫,当真是无可依持,除了刚认的亲妈孔太后。陈柒宝与孔太后并不大熟,但
喜欢红楼之开国风云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