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二年,崔忠年就凭一手好药膳调理太皇太后卫氏的身体,竟然让快80岁的卫氏重生乌发,精神健朗。
被太皇太后卫氏一手带大的光启帝,对卫氏一贯诚厚敦孝,大大赞扬了崔忠年,破格简拔年纪轻轻的他做了太医院副院使,在一群胡子头发花白的老头中,他的一头黑发十分醒目。
光启帝也被温补药膳调理得身体康健,他又爱骑射运动,而且他继位时正值“昌和盛世”,国家稳定繁荣,他不需要像父祖那样头疼国家,与政务死磕。所以他完全有望打破大幸皇帝太勤政,年不过五十的传统。
谁知老天爷偏不配合。
光启三年,不满三十,正值青春壮年的光启帝突然坠马伤了脊椎,瘫痪在床不能理政。
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光启帝出事,朝政谁处理呢?作为唯一性的最高职位,又不可能有什么“代理”“权”这种临时性任命出现。
太子?
光启帝的两个幼子都夭折了,根本无子。
怎么办?
光启帝的亲母李太后生他时就难产去世,被奉为太后的寇氏是第四代皇帝永和帝的第三任继后,生有两个亲儿子在当闲王,她必须避嫌,日常生活都是以“吃斋念佛生生病”为主题的,这种敏感时期,她哪里敢对朝政发表意见?
寇太后“生生病”的业务已经很熟练了,果断病了,痊愈无期……总之,为了两个亲子的安全,病死也不出头。
快80高龄的太皇太后卫氏只好挺身而出,视朝理政。大家竟然都没异议,因为卫氏这不是第一次视理朝政。
说到卫氏,她作为后宫女子,是一个很传奇的女性,在大幸威望极高。
她的政治生涯要追溯到她的夫君,元宗的祖父,第三任被称为世宗的昌平帝。
昌平帝登基那会儿,大幸朝才立国不足三十年,前两任皇帝都忙着北战南征,一个驱逐北方外族,一个打击南方的无数违法小朝廷。统一全国后,大幸太宗伤痛难以为政,飞快溜……呃,禅位了,把一个战后需要重建的国家丢给了太子。
国家百废待兴,问题多多。有武将需要解兵权荣养;管理型的文臣和地方能吏匮乏;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简直一穷二白,还时不时有违法小朝廷残余的零星叛乱。
昌平帝从小身体就不是很好,偏接手了这么个烂摊子,他又想有所建树,让战乱的中原恢复生机,因太过劳心劳力,常导致病痛,拖着病体处理理政。皇后卫氏与昌平帝感情甚笃,十分心疼昌平帝,就时常帮着他处理奏折,慢慢也摸出一些门道,显露出在政治上的天赋。昌平帝囿于身体,便慢慢开始倚重卫氏。
后来昌平帝35岁就在朝堂上猝死,一句交代都没有,还是卫氏撑起了朝纲。
皇后卫氏所生嫡长子已经夭折,只有一女。昌平帝猝死后,她悲痛欲绝又生子无望,就将才7岁的庶二子沐乫认到自己名下,就是第四代皇帝,称为兴宗的永和帝。
卫氏作为太后垂帘听政。
卫太后一个女人理政,竟然没有人反对。不仅因为她是太后,名正言顺的国母,更因为她有政治才华和治国经略,不仅体弱的昌平帝对她多有倚重,连朝臣都信服她。
卫氏用高爵厚禄荣养武将,封妻荫子,不至于功臣寒心,也不会尾大不掉;又不拘一格选拔贤臣,知人善任。鼓励农商,休养生息……她做出许多利国利民的好决策,使得昌平年间时局渐渐稳定,战后的南北大地很快恢复生机。
因世宗年号昌平,便是史称“昌和盛世”的开篇。
卫氏作为一个女性,在政治上能如此出彩,稳定国家局势,繁荣南北,是因为她背后还有个娘家在支撑。卫氏出身于号称大幸“钱袋子”的开国五大异姓王的东兴王系,传了三代降爵至国公。
俗话说的好嘛——有钱能使磨推鬼。东兴国公府对卫氏鼎力支持,才有卫氏稳坐太后宝座,垂帘视政。
卫氏治理国家有一套,更将永和帝当亲子,尽心尽力教导。又不贪恋权势,永和帝一满十八岁大婚,卫氏就立即撤帘让永和帝亲政,平时只指点永和帝,不再亲自插手朝政,其道德之高尚,精神之高洁,为万民敬仰。
让许多以为会出现第二个凤天女帝,社稷倾颓的人都大松口气。
永和帝受卫氏影响颇深,继续实施从昌平帝时期就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国家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这一段时期就称为“昌和盛世”。
这盛世,说实话大半的功劳要归太后卫氏,所以卫氏是大幸朝威望最高的女性,没有之一。
可惜永和帝也没活过五十,在一次漏液批阅奏章时,累倒后猝死驾崩,太子沐景继位,成为大幸朝第五任,光启皇帝。
光启帝能成为皇帝,也是卫氏之功。
那啥,各位看官,我们又要往上追溯了。从光启帝的亲爹永和帝的爱情史说起。
永和帝虽对“昌和盛世”的贡献颇大,却也有许多叫后人诟病的地方。
首先就是永和帝宠爱一个他年少时的宫婢罗氏,拒绝礼聘妃嫔入宫,也不宠幸其他宫女,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才叫“帝王真爱”;就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
可这个“情种”虽然除罗氏外没有妃嫔,却先后立了3位皇后,所出之子十四个,除去夭折,存下10子就有6个是嫡子,也为昌平帝出了意外之后的“五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只有少数
喜欢盛世慈光(重生)请大家收藏:(m.123yq.win),123言情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